本文目錄一覽
- 1,釀酒用的酒曲中的小曲是什么原材料做得有知道的說說嗎
- 2,茅臺酒的制曲基本工藝是什么
- 3,濃香型制曲的原材料
- 4,釀小曲型的清香型白酒需要哪些原料
- 5,茅臺酒怎樣制作的
- 6,大曲怎么制作
- 7,茅臺醬香型酒用什么糧食做的
- 8,誰知道茅臺酒的由來
1,釀酒用的酒曲中的小曲是什么原材料做得有知道的說說嗎
有用大米粉、米糠為原料。用上次做的酒曲做母曲。然后捏成圓團或者做成塊狀都行。有直接用米糠為原料。蒸熟攤冷后加上次做的酒曲做母曲的做成的散曲。有用麥麩做原料的,按米糠做法做的散曲。
你好!小曲一般是有大米來做的如有疑問,請追問。
2,茅臺酒的制曲基本工藝是什么
茅臺酒的制作工藝 仁懷、茅臺所有醬門酒的生產(chǎn)工藝是在一年時間里,將糧食中的淀粉不斷發(fā)酵,經(jīng)過多次蒸煮,慢慢逼出來,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機物,這是茅臺型醬門酒與其他門派白酒最大的不同。 釀酒的第一步是制曲。 每年端午后,仁懷酒師們就開始制造曲藥。曲藥以小麥為原料,先將小麥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攪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腳不停地踩。 制曲時間在夏天,制曲車間里的溫度經(jīng)常高達40攝氏度。高溫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這些微生物混入曲塊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質等轉化為糖分。每到夏天,制曲車間的門上爬滿了一層名為“曲蚊”的小蟲,人一張口甚至能吸進幾只。制曲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微生物環(huán)境。 小麥經(jīng)過“踩曲”做成“曲塊”,用谷草包起來,進行“裝倉”。大約10天后再進行“翻倉”,就是把曲塊進行上下翻轉,讓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觸微生物。前后一般要進行兩次翻倉。再過30~40天,曲塊就做好可以出倉了,但是要使用的話還需要存儲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將曲塊“切碎”,越碎越好。經(jīng)過這樣一番工序,生產(chǎn)一塊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個月。 制好酒曲,時間已從初夏轉入仲秋重陽節(jié),在此時開始第二個關鍵步驟——“重陽下沙”。而"沙”是釀造醬門酒的核心概念,但很多誤解與傳訛都來自于對“沙”的不理解。 “沙”的意思就是指紅粱(即高粱)。因為本地產(chǎn)高粱細小而色紅,所以稱為“沙”?!跋律场本褪侵竿斗胖凭频闹髁稀吡?。 在制酒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產(chǎn)出不同品質的酒。投入的是完整的高粱,產(chǎn)的酒則為全籽酒,在我們遵義當?shù)匕l(fā)音叫"坤沙酒”。 而用磨碎的高粱產(chǎn)出的酒名為“碎沙酒”。 用最后9次蒸煮后丟棄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藥后產(chǎn)出的酒為“翻沙酒”。就相當于泡完的茶渣,有人又拿去加了幾片茶葉繼續(xù)泡一樣。這類酒比較差,有異味、苦、焦、臭味略重。 還有就是竄砂酒,這個就是用酒精、水、香精調制輔以不要的酒糟煮點兒醬香味兒出來,市場上一般低端酒只有用這樣的工藝才能保障一百來塊一斤的酒他們還有利潤。那個市場上著名的"賴茅"多數(shù)就是這個品質。 醬門酒的用料極為講究,一定要用本地產(chǎn)的高粱。這種高粱被稱為糯高粱,粒小、皮薄、淀粉含量高,禁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 醬門酒的關鍵是選擇比較完整的高粱,只有如此才經(jīng)得起多次蒸煮。我在尋訪中了解到,早期釀酒也需要一定的粉碎率,大約為20%~30%,現(xiàn)在基本不超過10%。下沙的第一步是“潤沙”,即用100攝氏度左右的開水清洗幾遍,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讓高粱吸水。 然后,將高粱上甑蒸煮,大約兩個小時。然后散在地上“攤涼”,由酒工用鏟子不停地翻開,溫度降至35攝氏度左右開始加曲。上滿一甑需要高粱1500斤,第一次加入約220斤左右的酒曲。高粱與酒曲的總體比例為1∶1,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數(shù)量都不一樣,平均為高粱的10%上下。 第一次加曲攪拌后要進行“收堆”發(fā)酵,即將酒糟堆成一個兩米多高的圓錐。發(fā)酵時間需要釀酒師依據(jù)溫度靈活掌握,堆子的內部先開始發(fā)熱,然后傳遞到外面。這期間酒糟充分吸納外圍空氣中的微生物。茅臺型酒講究高溫發(fā)酵,一般外層溫度達到五六十攝氏度才結束這一環(huán)節(jié),釀酒師把手插進堆子,依據(jù)燙手的程度進行判斷。 第一次發(fā)酵完成后,把酒曲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窖坑有3~4米深,能裝15~20甑的酒糟。與濃香型酒不同,醬門酒的窖坑是用石塊砌成墻壁而不是用泥土,否則醬味就不濃了。窖坑要用本地黃泥封住,不能透氣,在窖期中要經(jīng)常檢查,時常撒點水,防止干裂進氣。 大概一個月后,窖坑打開,開始“二次投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繼續(xù)上甑蒸煮。攤涼后加入曲藥,收堆發(fā)酵,然后重新下窖。前兩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為增加發(fā)酵時間,裹挾更多微生物。 再度過一個月左右的窖期,開始第三次蒸煮。時間到了12月~1月,這才開始進行第一次取酒。之后再對酒糟進行攤涼、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如此周而復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后,時間已經(jīng)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廠才開始“丟糟”。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為“追糟酒” 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澀辛辣,最后一次發(fā)焦發(fā)苦。但是每一次的都有用處,出廠的就必須經(jīng)過不同批次酒之間的勾兌。茅臺調酒大師以“醬味”、“醇甜”和“窖底”三種酒體來歸納和區(qū)分不同批次的酒。三種酒體理論的提出,對于保障茅臺酒質量穩(wěn)定性具有革命性的價值,使勾兌有了可以依據(jù)的基礎。新酒產(chǎn)生后要裝入陶土酒壇中封存,形成“基酒”。第一年進行“盤勾”,就是按照醬味、醇甜、窖底三種味道進行合并同類項,然后再存放3年。3年后,按照酒體要求進行“勾兌”,即用幾種基酒甚至幾十種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兌出一種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氣效果。勾兌一直是釀酒過程中比較神秘的工序,勾酒師憑借自己的味覺進行搭配,如同五行相克一般,把不同輪次的酒調在一起,尋找味道之間的平衡與層次感。 從原理上說,勾兌就是調節(jié)酒中的酸酯平衡,但是沒有儀器可以代替人的舌頭去尋找答案,最終的口感,全靠評審會的幾張嘴。 勾兌完成后,最后一項工作是“調味”,調味的時候要加“調味酒”。調味酒的生產(chǎn)是酒廠用特殊工藝生產(chǎn)出來的,這是各家酒廠的核心機密。調味酒味道特殊,每次只添加少量。 勾兌、調味完成后,還要繼續(xù)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后才進行灌裝發(fā)向深圳,一瓶地道的醬門基酒的生產(chǎn)至少5年再用20年老酒勾兌。搞清楚,這個勾兌是醬門新酒和醬門老酒的同質勾兌。需要跟多的了解請您了聯(lián)系我(金龍源臺酒業(yè))電話:13310423597 姓名:小蔡微信公眾號15085011131 @http://***.com
3,濃香型制曲的原材料
洋河特曲39?濃香型的價格是128元一瓶
制曲原料有麩曲、大曲麩曲原料是麩皮,大曲原料是小麥、大麥。濃香型是工藝控制方面問題,也原料沒直接關系,培養(yǎng)大曲時候頂火溫度控制在55-60度之間即可。麩曲培養(yǎng)過程選擇河內白曲培養(yǎng)即可。這是菌種的選擇。
4,釀小曲型的清香型白酒需要哪些原料
小曲白酒以糧谷為主要釀造原料,小曲為糖化發(fā)酵劑,經(jīng)蒸煮培菌、續(xù)糟發(fā)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其出率高、發(fā)酵周期短、醇香清雅、糟香突出、回味協(xié)調、余味清爽。
你好!一般小曲清香型白酒原料一般有:高粱、包谷、小麥、大麥、蕎。先是浸泡,將水加熱至70—75,先水后糧的制作工藝,詳情看唐三鏡。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5,茅臺酒怎樣制作的
茅臺酒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生產(chǎn)工藝分制曲、制酒、貯存、勾兌、檢驗、包裝六個環(huán)節(jié)。整個生產(chǎn)周期為一年,端午踩曲,重陽投料,釀造期間九次蒸煮,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經(jīng)分型貯放,勾兌貯放,五年后包裝出廠。茅臺酒的釀制有兩次投料、固態(tài)發(fā)酵、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摘酒等特點,由此形成獨特的釀造風格。
是不是想改行做酒生意了?修理店???
6,大曲怎么制作
大曲酒——是指用大曲為糖化發(fā)酵劑釀制的酒。大曲酒的曲呈磚塊狀,是選用小麥、大麥、豌豆等原料,經(jīng)粉碎、加水攪拌、壓制而成。然后在室溫45-70度經(jīng)過25-40天自然培養(yǎng)或加入曲母培養(yǎng),使微生物相互接種最終制成。因其體積大、呈大磚狀故得名“大曲”。大曲酒有:茅臺、汾酒、瀘州老窖、西風、杜康等等。
二曲酒(或稱小曲酒)——是指用小曲為糖化發(fā)酵劑釀制的酒.小曲酒的曲呈小方塊狀,是選用大米為原料,加入少量的辣蓼草粉末,在室溫25-30度經(jīng)7-15天菌種培養(yǎng)制成。因其體積小故名“小曲”。小曲酒有桂林三花、瀏陽河、廣東米酒等。
另外還有麩曲酒——是指用麩曲和酒母為糖化發(fā)酵劑釀制的酒。麩曲呈松散狀,用麩皮制作,故稱麩曲。如凌川白酒、六曲香等
大曲[dà qǔ]〈名〉我國古代大型樂舞套曲。大曲[dà qū]1. 釀造白酒用的發(fā)酵劑。2. 用大曲釀造出的白酒。
7,茅臺醬香型酒用什么糧食做的
醬香型酒用主要原料:高粱,小麥。醬香型酒以醬香為主,略有焦香,香味細膩、復雜、酯香柔雅協(xié)調,先酯后醬,醬香悠長,杯中香氣經(jīng)久不變,空杯留香經(jīng)久不散,味大于香,苦度適中,酒度低而不變。醬香型白酒的標準評語是:無色(或微黃)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淀,醬香突出、幽雅細膩,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綿醇厚,回味悠長,風格。擴展資料:醬香型酒健康特點:1、易揮發(fā)物質少,對人體刺激小醬香型酒“三高”的特點,蒸餾時接酒溫度高達40度以上,比其他香型的酒接酒時的溫度高出近一倍,高溫下有效地揮發(fā)了有害于人體健康的物質。醬香酒要經(jīng)過三年以上的貯存,容易揮發(fā)的物質更能揮發(fā)掉絕大部分,所以酒體中保存的易揮發(fā)物質少,對人體的刺激小,有利于健康。2、酸度高,有利于健康醬香型酒的酸度高,是其他酒的3至5倍,而且主要以乙酸和乳酸為主。根據(jù)中醫(yī)理論,酸主脾胃、保肝、能軟化血管。西醫(yī)也認可,食酸有利于健康。道教和佛教也很重視酸的養(yǎng)生功能。3、富含有益健康的有效成分醬香型酒含有SOD,是氧自由基專一清除劑,其主要功能是清除人體內多余的自由基,抗腫瘤、抗疲勞、抗病毒、抗衰老的作用明顯。同時,醬香酒還能誘導肝臟產(chǎn)生金屬硫蛋白,金屬硫蛋白的功效又比SOD強得多。金屬硫蛋白對肝臟的星狀細胞起到抑制作用,使之不分離膠離纖維,也就形不成肝硬化了。4、純糧釀造,不添加外來物質醬香酒由純糧釀造,是天然發(fā)酵產(chǎn)品。醬香酒的香氣至今為止尚未找到主體香味物質,所以即使有人想通過添加合成劑作假也無從著手,這就排除了添加任何香氣、香味物質的可能。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醬香型白酒人民網(wǎng)-中國白酒:“香型”的價值
獨特的地域環(huán)境 云貴高原海拔1200多米,茅臺鎮(zhèn)位于貴州高原最低點的盆地,海拔僅440米,遠離高原氣流,終日云霧密集。一年有大半年時間籠罩在悶熱、潮濕的雨霧之中。這種氣候、水質、土壤條件,對于酒料的發(fā)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時對茅臺酒中香氣成分的微生物產(chǎn)生、精化、增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獨特的赤水河水 赤水河水質優(yōu)良無色透明,微甜爽口,酸堿適度,鈣鎂離子含量、硬度均符合優(yōu)質飲用水標準。赤水河水有一個奇怪現(xiàn)象,每年端午節(jié)至重陽節(jié),河水呈紅色;而重陽節(jié)至翌年端午節(jié)之間,河水清徹透明。茅酒完全按照這一節(jié)律的變化進行釀制?! √赜械募t纓子高粱 茅臺鎮(zhèn)當?shù)爻霎a(chǎn)的高粱,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厚,其截面呈玻璃質地狀,十分有利于茅酒工藝的多輪次翻烤。是茅酒優(yōu)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的重要因素,其它外地高粱均無法取代。 復雜的釀造工藝 茅酒生產(chǎn)季節(jié)性很強,必須在每年端午節(jié)踩曲,重陽節(jié)投料。茅酒工藝的特點可概括為三高三長: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fā)酵、高溫餾酒;基酒生產(chǎn)周期長、大曲貯存時間長、基酒酒齡長。茅酒基酒生產(chǎn)周期長達一年,需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歷經(jīng)春、夏、秋、冬一年時間。而其他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茅酒大曲貯存時間長達6個月,比其他白酒多存3-4個月,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它白酒的4-5倍。
茅臺本地糯高粱、 優(yōu)質小麥、赤水河河水 比如 蜀相老酒 就是對原料極度苛刻,才能釀出正宗的大曲醬香好酒。
高粱為主料,小麥用來發(fā)酵的,配料就是小麥高粱水,雖然是醬香型白酒,但是又分為捆仔酒,碎沙酒和翻砂酒,各種品質不一樣,最為優(yōu)質的就是捆仔酒,這種釀造工藝和茅臺酒是一樣的,碎沙酒是捆仔酒7次取酒完成,或者已經(jīng)取酒6次之后的酒糟添加新粉碎之后的原料再次釀造取酒,叫碎沙酒,希望幫到你,
8,誰知道茅臺酒的由來
1.名甲天下,譽滿全球的茅臺酒,是以其產(chǎn)地茅臺村命名的。茅臺村現(xiàn)為茅臺鎮(zhèn),位于貴州省仁懷縣城西北近15 公里的赤水河畔。三四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因為到處長滿莽莽蒼蒼的茅草,人們就叫它茅草村,簡稱茅村。
公元1745 年(乾隆十年),清政府組織開修河道,舟楫暢通茅村。茅村成為川鹽入黔水陸交接的要沖,日趨繁盛,一度成為擁有6 條大街的集鎮(zhèn),茅草也隨之消滅,只有寒婆嶺下的一個土臺上,尚長著茅草,于是人們又改稱茅村為茅臺村。從清朝末年起,因茅臺酒聲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臺村為茅臺鎮(zhèn),一直沿用至今。
2.貴州仁懷縣古屬鰼國,早在2000年前已釀酒,以“蒟醬酒”稱著于世。據(jù)《史記》載,漢代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令唐蒙出使南越,飲到鰼國產(chǎn)的“蒟醬酒”。又《仁懷廳志》也載有古詩曰:“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灘上瘴煙開。漢家蒟醬知何物,賺得唐蒙鰼部來”。元代宋伯仁《酒小史》也載有“南粵唐蒙蒟醬”酒典故。西晉咸寧三年(227)犍為郡的陳端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以“始用酒一斗、魚一頭”吸收義民。當時仁懷縣屬犍為郡,是陳瑞活動的地區(qū),說明釀酒是很普遍的。唐代釀有“咂酒”。明代繪制的茅臺村《鄔氏族譜》上標有釀酒作坊。清代釀有“咂酒、水酒、火酒、高梁窨酒、老酒”等品種,尤以茅臺酒馳名遐邇。1990出土文物路碑是清乾隆49年(1984年)刻制的,上刻有“茅臺偈盛酒號”?!肚Z》曰:“茅苔村隸仁懷縣,濱河土人善釀,名茅臺春,極清洌。”又《田居蠶室錄》曰:“仁懷城西茅苔村制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純用高梁者上,用雜糧者次之,制法煮料和曲即納地窖中,彌月出窖熇之,其曲用小麥謂之曰白水曲。黔人又通稱大曲酒,一曰茅苔燒。仁懷地瘠民貧,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青黃不接之時,米價昆貴,民困于食,職是故也?!薄顿F州通志》載:“按黔省所產(chǎn)之酒,以仁懷茅苔村之高梁酒最佳。鄭子尹詩所謂‘酒冠黔人國’也。”1939年編《貴州經(jīng)濟》載有:“茅臺酒之沿革及制造,在滿清咸豐以前,有山西鹽商某,來茅臺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麥為曲藥。以高梁為原料,釀造一種燒酒;后經(jīng)陜西鹽商宋某、毛某先后改良制法,以茅臺為名,特稱茅臺酒。其最初創(chuàng)辦,究系何年、何人?雖無可考,然于楊柳灣側有化字爐,建于前清嘉慶八年(1803),其捐款姓名中有一‘大和燒坊’字樣,故知其在嘉慶年間已有釀酒之燒坊無疑……?!?
3.茅臺酒因產(chǎn)自茅臺鎮(zhèn)而得名,但這個鎮(zhèn)子最初并不叫茅臺鎮(zhèn),而是叫茅草村。
中國歷史上的唐代,國境的西北和西南兩大地區(qū)幾乎同時出現(xiàn)白酒蒸餾技術。其后宋、元、明三朝間,位于今大方縣以東不足百公里的播州(今遵義)一帶,制作白酒運用的就是這種普通釀酒技術。
明萬歷二十年(1600年),朱明王朝發(fā)動了平息播州土司楊應龍之亂的戰(zhàn)爭。遵義境內農(nóng)業(yè)遭受崩潰性的破壞。而蜂擁而至的前后共20多萬官兵,酗飲歡宴,播州白酒的消費量陡增。相對集中在茅臺村的酒作坊主便被迫采用對整地窖酒醅進行多輪次發(fā)酵蒸餾取酒,其間摻入部分新原料的辦法,以便充分利用酒醅中的淀粉含量,節(jié)省來源不足的高粱、小麥。于是在茅臺村酒作坊中產(chǎn)生出了一套“多輪次摻沙發(fā)酵蒸烤”茅臺酒生產(chǎn)基礎工藝。此后這里的各代酒師又相繼創(chuàng)造了“堆積工藝”,使多輪次間摻入的新原料得充分發(fā)酵;有的酒師又把第一次蒸餾得到的質量較差的酒液潑回酒液潑回酒醅使之在再次發(fā)酵中增香。于是又產(chǎn)生了茅臺酒生產(chǎn)的“回沙工藝”。之后,又有了高溫制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陽下沙、陳釀及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技術。大約發(fā)端于明萬歷二十八年前后的茅臺酒生產(chǎn)工藝,到清乾隆初年,歷經(jīng)一百多年初步臻于完備,并產(chǎn)生了一個獨樹一幟的白酒酒體,聲名遠揚。
從清朝末年起,因茅臺酒聲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草村為茅臺鎮(zhèn)
很又名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