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壺老酒二胡,找一首二胡樂曲

1,找一首二胡樂曲

《賽馬》?

找一首二胡樂曲

2,2007版浙江省藝術特長省小B級二胡測試曲目有哪些甲類3首乙類8

甲類最好是《空山鳥語》、 乙類做好是《喜送公糧》!
雖然``我不曉得``但是我是浙江人幫你打聽下吧``加油哦

2007版浙江省藝術特長省小B級二胡測試曲目有哪些甲類3首乙類8

3,二胡獨奏

聽了您的錄音,感覺您可能已有幾年的練習經(jīng)歷,有一定的甚礎。二胡演奏的基本要求是音準、節(jié)奏和音色要好,其它樂器應該也是如此。您的音準不錯;節(jié)奏不太穩(wěn),至少拍子要準;音色似也有提高的余地。這幾個基本要求可以說是拉好二胡的必要條件,不能初步達到,別人聽起來會不舒服。二胡演奏的較高要求是藝術表現(xiàn)力,讓人聽了感動。拉二胡和說話、唱歌、唱戲一樣,講究吐字行腔,語氣聲調(diào)變化,每個字都很清楚但沒有語氣聲調(diào)的變化,就會和小學生朗讀課文一樣,缺少感染力。建議您到中國二胡藝術網(wǎng)看看天津音樂學院呂鴻燕、西安音樂學院牛苗苗等的一對一教學視頻,領略一下二胡到底應該怎么拉。至于技術方面,得體的裝飾音會使效果錦上添花,但過多、隨意加裝飾音,聽起來會感覺油滑,另外拉二胡揉弦會增加感染力,易多練習,您好像是在用手指扣揉,聽起來好像抖抖嗦嗦,拉歌曲時很少用。作為業(yè)余演奏,您拉得不錯,有一定的功底。祝您在拉琴中得到精神享受,技藝不斷提高。

二胡獨奏

4,二胡八級考級曲目是啥

第八級演奏技巧及藝術要求練習曲指定曲目1. 綜合練習(一套)2. 快速換把與跳把練習(二套)3. 綜合練習(三套)(夏令營之歌)自選曲目1. 傳統(tǒng)把位的換把練習2. 活指換弦練習3. 換弦與指距練習4. 十一種換弦練習5. 快速轉(zhuǎn)調(diào)練習6. 五聲音階快速換把練習7. 自然跳弓練習8. 半音音階模進練習9. 風格技巧練習兩首10. C調(diào)多把位音準校正練習11. C大調(diào)綜合練習12. 壓弦墊指滑音練習13. 幽默曲(切分音與人工泛音的練習)14. 恰爾達什(片斷)15. 快速換把練習16. 變換弓法練習17. 快速大跳練習18. 快速頓弓技巧練習19. 陜西風格壓揉、摟弦技法練習20. 變化音練習21. 輕快的練習22. E調(diào)變化音練習樂曲指定曲目1. 豫北敘事曲(一套)2. 姑蘇春曉(二套)3. 葡萄熟了(三套)自選曲目 1. 江南春色2. 流波曲3. 洪湖人民的心愿4. 閑居吟5. 蘭花賦6. 鄉(xiāng)音7. 寒鴨戲水8. 薰風曲9. 秦風10. ??!西里11. 如訴曲12. 湘韻13. 春雨甜津津(又名《江西小曲》)14. 苗嶺早春15. 鄉(xiāng)景16. 報春花17. 漁舟歡歌18. 東方舞曲19. 絲路隨想20. 綠色的思念21. 彈樂22. 餓馬搖鈴23. 楚天抒懷24. 湘山風情

5,二胡有多少根弦

2根琴弦是琴的發(fā)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二胡只有兩根琴弦。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拉弦樂器,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fā)源于我國古代北部地區(qū)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那時叫“奚琴”。二胡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宋朝學者陳旸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后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闭f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xiàn)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并發(fā)明了二胡揉弦,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xiàn)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nèi)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后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以后,民族、民間音樂發(fā)展很快,為了大力發(fā)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jīng)過整理被灌制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后春筍迅猛發(fā)展起來。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現(xiàn)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yǎng)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就如二胡作曲家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性能超常發(fā)揮,并刻意創(chuàng)新,使二胡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