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菇菌絲己長滿就是不出菇怎么回事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一是溫度不適宜。二是空氣濕度不夠或者含水量不足。三是菌絲體生長不成熟。
2,為什么米酒已做了一個星期了酒只有一點點還能再加涼開水發(fā)酵嗎
糯米做飯吸收了一些水分糊化,加酒曲就是加糖化酶,糖化酶糖化淀粉變成糖。飯粒里的水釋放出來成糖液。做米酒過7天還沒有糖液說明飯粒沒有糖化出水。沒有糖化就是沒有糖化酶,酒曲糖化力不好。
發(fā)酵了出霉菌是正常的,還有加水里面也有細菌
3,釀酒糖化的很好但為什么不出酒
有3個可能。一是酒曲本身有問題,缺酵母菌。二是你下曲溫度過高,把酵母菌殺死了。三是氣溫過低發(fā)酵期過短。.
根據(jù)糖化酶的酶活力和原料的淀粉數(shù)量確定糖化酶的用量。原料糖化不夠有多方面的因素。糖化溫度也有很大關(guān)系。原料糖化好了酵母的活力也是關(guān)鍵。
4,甜酒釀細菌菌種問題
是根霉,是一種真菌。酒藥里本身就含有多種真菌,除了酵母菌還有根霉菌、曲霉菌等。不影響釀酒,可以吃。過多會影響酵母菌發(fā)酵,建議將表面部分去除。
是在做藥還是在釀酒?說的再清楚些吧。不過我認為再你沒判斷出是哪一種霉菌的時候,輕易不能吃的,因為細菌霉菌都會產(chǎn)生毒素,對人有害。例如黃曲霉能產(chǎn)生黃曲霉素,是致癌的物質(zhì)。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5,我的足癬化驗未見菌絲是怎么回事
因為取材比較局限有時候可能未必取到真菌所以鏡下未見真菌菌絲還有可能就是您沒有真菌感染 考慮沒有真菌感染要慎重當有相應(yīng)癥狀時很大程度是感染真菌了
你好!因為取材比較局限有時候可能未必取到真菌所以鏡下未見真菌菌絲還有可能就是您沒有真菌感染 考慮沒有真菌感染要慎重當有相應(yīng)癥狀時很大程度是感染真菌了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中醫(yī)治療腳氣的偏方。1) 半斤生姜拍碎,食鹽2兩,水5-6碗,將其共煮10分鐘,用煮好的水趁熱洗腳,連續(xù)七天。2) 生土豆汁水清洗腳部,早晚各一遍。3) 陳醋1斤、明礬1錢、蒜蓉1兩,放入玻璃瓶內(nèi),密封三天。之后每天倒出泡腳30分鐘,泡后醋水倒回容器密封,連續(xù)十天,一定要堅持,最好把穿過的襪子也泡下。每晚睡前擦干腳,再搭配蘚 達 ;凈涂抹,一般腳氣癥狀半個月即可解除。
6,怎么制作酒曲 在網(wǎng)上看的多是要放老曲的在沒有老曲的情況下要
在經(jīng)過強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溫,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長出菌絲,此即酒曲。在曲霉的淀粉酶的強力作用而糖化米的淀粉,因此,自古以來就把它和麥芽同時作為糖的原料,用來制造酒、甜酒和豆醬等。用麥類代替米者稱麥曲。[編輯本段]二 散曲到塊曲 從制曲技術(shù)的角度來考察,我國最原始的曲形應(yīng)是散曲,而不是塊曲。 散曲,即呈松散狀態(tài)的酒曲,是用被磨碎或壓碎的谷物,在一定的溫度, 空氣濕度和水分含量情況下,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生長其上而制成的。散曲在我國幾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來。例如古代的"黃子曲",米曲(尤其是紅曲)。 塊曲,顧名思義是具有一定形狀的酒曲, 其制法是將原料(如面粉)加入適量的水,揉勻后,填入一個模具中,壓緊,使其形狀固定,然后再在一定的溫度,水分和濕度情況下培養(yǎng)微生物。 東漢成書的<<說文解字>>中有幾個字,都注釋為“餅曲”。東漢的<< 四民月令>>中還記載了塊曲的制法,這說明在東漢時期,成型的塊曲已非常普遍。 到北魏時代,以<<齊民要術(shù)>>中的制曲,制蘗技術(shù)為代表,我國的酒曲無論從品種上,還是從技術(shù)上,都達到了較為成熟的境地。主要體現(xiàn)在:確立了塊曲(包括南方的米曲)的主導(dǎo)地位;酒曲種類增加;酒曲的糖化發(fā)酵能力大大提高。 我國的酒曲制造技術(shù)開始向鄰國傳播。 散曲和塊曲不僅僅體現(xiàn)了曲的外觀的區(qū)別, 更主要的是體現(xiàn)在酒曲的糖化發(fā)酵性能的差異上。其根本原因在于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上的差異。 從制曲技術(shù)上來說,塊曲的制造技術(shù)比較復(fù)雜,工序較長,而且制曲過程中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釀酒前,還必須將塊狀的酒曲打碎。古人為何多此一舉? 其中的道理是塊曲的性能優(yōu)于散曲。從原理上看,我國酒曲上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有的霉菌菌絲很長,可以在原料上相互纏結(jié),松散的制曲原料可以自然形成塊狀。酒曲上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如細菌,酵母菌,霉菌。這些不同的微生物的相對數(shù)量分布在酒曲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況也不同。有專家認為,釀酒性能較好的根霉菌在塊曲中能生存并繁殖,這種菌對于提高酒精濃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塊曲的使用更適于復(fù)式發(fā)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時,將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轉(zhuǎn)化成酒精)的工藝。 西漢的餅曲,只是塊曲的原始形式。其制作也可能是用手捏成的。到了北魏時期,塊曲的制造便有了專門的曲模,<<齊民要術(shù)>>中稱為"范",有鐵制的園形范,有木制的長方體范,其大小也有所不同。如<<齊民要術(shù)>>中的"神曲"是用手團成的,直徑2.5寸,厚9分園型塊曲,還有一種被稱為"笨曲"的則是用1尺見方,厚 2寸的木制曲模,用腳踏成的。當時塊曲僅在地面放置一層,而不是象唐代文獻中所記載的那樣數(shù)層堆疊。使用曲模,不僅可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統(tǒng)一曲的外型尺寸,所制成的酒曲的質(zhì)量較為均一。采用長方體的曲模又比園型的曲模要好。曲的堆積更節(jié)省空間。更為后來的曲塊在曲室中的層層疊置培菌奠定了基礎(chǔ)。用腳踏曲,一方面是減輕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曲被踏得更為緊密,減少塊曲的破碎。總之,從散曲發(fā)展到餅曲,從園形的塊曲發(fā)展到方形的塊曲,都是人們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擇優(yōu)汰劣的結(jié)果,都是為了更符合制曲的客觀規(guī)律。
您的意思我明白 沒有曲母的話一樣可以制第一枚曲 就是培菌時要求的要高一些。而且其實你做的這第一枚曲就是下次的老曲!
曲娘
7,出酒率什么意思
出酒率:按照中國釀酒工業(yè)協(xié)會定義,標準大氣壓,20攝氏度,一個單位所產(chǎn)出的含量為50%的酒精產(chǎn)量的多少即為該單位的出酒率。出酒率還包括:理論出酒率、淀粉利用率、淀粉出酒率、原料出酒率,生產(chǎn)中用得較多的是原料出酒率,其計算方式如下:標準原糧出酒率: 標準原糧出酒率(%)=(12)/(14)×100擴展資料:從制曲技術(shù)上來說,塊曲的制造技術(shù)比較復(fù)雜,工序較長, 而且制曲過程中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釀酒前,還必須將塊狀的酒曲打碎。其中的道理是塊曲的性能優(yōu)于散曲。從原理上看,中國酒曲上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有的霉菌菌絲很長,可以在原料上相互纏結(jié),松散的制曲原料可以自然形成塊狀。酒曲上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如細菌,酵母菌,霉菌。這些不同的微生物的相對數(shù)量分布在酒曲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況也不同。有專家認為,釀酒性能較好的根霉菌在塊曲中能生存并繁殖,這種菌對于提高酒精濃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塊曲的使用更適于復(fù)式發(fā)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時,將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轉(zhuǎn)化成酒精)的工藝。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釀酒
出酒率:按照中國釀酒工業(yè)協(xié)會定義,標準大氣壓,20攝氏度,一個單位所產(chǎn)出的含量為50%的酒精產(chǎn)量的多少即為該單位的出酒率。出酒率還包括:理論出酒率、淀粉利用率、淀粉出酒率、原料出酒率,生產(chǎn)中用得較多的是原料出酒率,其計算方式如下:標準原糧出酒率: 標準原糧出酒率(%)=(12)/(14)×100擴展資料:釀酒的工藝流程一﹑浸泡將高粱送進泡水池, 加水浸泡24小時二﹑蒸煮浸泡后之高粱, 用鍋爐蒸煮, 俗稱「蒸高粱飯」, 簡稱「蒸飯」三﹑冷卻高粱飯蒸煮完畢, 用輸送帶送入冷飯機, 輸送途中加進谷殼,使高粱飯不致太黏稠而加速冷卻四﹑拌曲將冷卻后之攙有谷殼的高梁飯, 送進拌曲機, 加入顆粒狀曲粉,用拌曲機使高粱飯與曲粉均勻混合后, 倒入發(fā)酵池五﹑發(fā)酵發(fā)酵10天后, 蒸餾得酒六﹑蒸餾(第一道酒)將發(fā)酵完成之高粱飯, 用人工倒入蒸餾鍋, 蒸餾所得謂之「第一道酒」.第一道酒因較具高粱味, 必須調(diào)兌以改善口感風味七﹑再拌曲﹑再發(fā)酵第一道酒蒸餾后之高粱渣滓, 出鍋再加谷殼冷卻,再加入曲粉均勻拌和, 送進發(fā)酵池, 進行再發(fā)酵12天八﹑再蒸餾(第二道酒)「第二道酒」, 較無高粱雜味, 較香﹑較醇﹑較順口蒸餾過程中, 酒液流出, 最先餾出之酒精濃度在80%以上, 謂之「酒頭」, 慢慢下降, 酒精濃度在20%~40%為「酒尾」. 酒液以酒精濃度高低分開收集﹑儲存,濃度60~70% 作為大曲酒, 50~60%間為高粱酒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釀酒
出酒率:按照中國釀酒工業(yè)協(xié)會定義,標準大氣壓,20攝氏度,一個單位所產(chǎn)出的含量為50%的酒精產(chǎn)量。 例如,以大米為例,100斤大米在標準氣壓,20攝氏度情況下,蒸餾出酒精含量50%的白酒為63斤。也就是說大米出酒率是63%。
1.白酒來看,出酒率包括:理論出酒率、淀粉利用率、淀粉出酒率、原料出酒率,生產(chǎn)中用得較多的是原料出酒率,其計算方式如下: 產(chǎn)65%(vol)原酒(kg)原料出酒率= ————————————— *100% 原料總耗量(kg)2.其它計算方法見相關(guān)專業(yè)書籍。
怎樣計算原糧出酒率,淀粉出酒率,淀粉利用率及白酒的其它消耗指標? 為了使釀酒工業(yè)的主要經(jīng)濟技術(shù)指標具有可比性,以利統(tǒng)一考核,現(xiàn)將有關(guān)經(jīng)濟技術(shù)指標的計算方法說明如下: (一) 標準原糧出酒率 由于釀酒原料的品種、質(zhì)量和淀粉含量的不同,對出酒率的穩(wěn)定性和可比性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原糧出酒率不能作為考核依據(jù),而應(yīng)考核標準原糧出酒率。具體要求和做法如下: 1.標準原糧: 原糧,主要包括釀酒用糧、酵母糧和所用大曲(不包括麩曲)中的殘余淀粉等。標準原糧是指上述原糧中的全部淀粉,折合成含淀粉65%的標準糧;凡含淀粉在5%以上的原輔料,如高梁糠、玉米皮、細谷糠等,都應(yīng)折算成含淀粉65%的標準糧。將各種物料的含淀粉量(以酶法水解為準)全部折算為含淀粉65%的標準糧,稱為標準原糧。其計算如下: (1)白酒生產(chǎn)淀粉總用量: 白酒生產(chǎn)淀粉總用量(公斤)=釀酒用原糧(公斤)×淀粉含量(w%)+酒母糧(公斤)×淀粉含量(w%)+大曲(公斤)×淀粉含量(w%)+…… .......................................(13) (2)標準原糧耗用量: 標淮原糧耗用量(公斤)=(13)/65% .................................(14) 2.標準白酒產(chǎn)量: 白酒的酒度不同,為了統(tǒng)一考核白酒的產(chǎn)量,凡低于或高于65°的白酒,一概折算為65度白酒的產(chǎn)量,稱為標準白酒產(chǎn)量。其計算方式參照公式(12)。 3.標準原糧出酒率: 標準原糧出酒率(%)=(12)/(14)×100 .............................(15) 4.噸酒耗標糧: 噸酒耗標糧(公斤/噸)=1000/標準原糧出酒率......................... (16) (二) 淀粉出酒率 淀粉出酒率是指每百公斤淀粉所產(chǎn)65度標準白酒的公斤數(shù)。凡含淀粉5%以上的原輔料,均應(yīng)計算淀粉出酒率。但是,白酒生產(chǎn)常用的輔料,如粗谷糠、稻皮、高粱殼、小麥殼、玉米軸(芯)等,按規(guī)定不計算淀粉出酒率。 淀粉出酒率(%)=(12)/(13)×100 .................................(17) (三) 淀粉利用率 由酒精發(fā)酵基本方程式可知,理論上每162.15公斤純淀粉,可產(chǎn)純酒精92.14公斤,則淀粉的理論產(chǎn)純酒精率為56.82%。又知:65度白酒的重量百分率為57.16%(w%),所以: 1.65度標準白酒理論出酒率(%)=56.82/57.16×100=99.41% .............(18) 2.淀粉利用率(%)=(17)/(18)×100 ...............................(19) (四) 糧曲比 為統(tǒng)一計算白酒的耗曲量,便于對比,通常是將所用曲料中的水份折算成標準水份進行考核。如大曲規(guī)定標準水份為15%,麩曲規(guī)定標準水份為20%。各種成曲的實際水份高于或低于這個標準時,一律按規(guī)定的標準水份折算,稱為標準水份曲,或簡稱標曲。糧曲比的折算方法如下: 1.標曲成曲量: 標曲成曲量(公斤) =成曲量(公斤)·[100(1-成曲水份)/100(1-標準水份)] =成曲量(公斤)[(1-成曲水份)/(1-標準水分)] ...................(20) 2.出曲率: 出曲率(%)=(20)/曲料總量(公斤)×100 ............................(21) 3.噸酒耗標曲: 噸酒耗標曲(公斤/噸)=標曲總用量(公斤)/標準白酒總產(chǎn)量(噸)......(22) 4.糧曲比 糧曲比=標準原糧耗用量/標曲使用量=100/x...............................(23)
樓上列舉了幾個重要的出酒率。原料出酒率是報淀粉出酒率的一個重要指標,表示100kg原料產(chǎn)酒精濃度65%合格原酒的公斤數(shù)。 計算公式樓上已經(jīng)給出。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淀粉出酒率,表示100kg淀粉產(chǎn)酒精濃度65%合格原酒的公斤數(shù),計算方法類似原酒出酒率。無非是分母換為“淀粉總耗用量”。附:主原料淀粉總量(kg)=原料耗用量(kg)×原料含淀粉量(%) 樓主沒注明具體需要計算哪種出酒率,具體的計算方法需要查下資料。因為本人主要研究白酒,所以推薦一本參考資料。